慢养孩子 还需家长的智慧

时间:2014年09月16日信息来源:今日早报 收藏此文 【字体:

我们开辟了“好家长”这个栏目,请来社会各界的教育专家、成功人士,甚至是普普通通但对教育有一定想法的父母们,来给大家分享他们的育儿经。希望从他们的亲子互动故事中,能够给你的家庭带来一点启发和共鸣。如果你也是有想法的家长,或者你身边有这样值得推荐的家长,请别忘记扫一扫“早报学堂”二维码,来这里分享哦。

毛慈萍是杭州市紫阳小学的英语老师,儿子方儒侃是北师大附属杭州中学新初一学生。毛慈萍说,儿子属于各方面发展比较全面的类型,学习成绩中上,兴趣广泛,是浙江省少年作家协会会员;从小学民乐,已经拿到业余级别葫芦丝十级和笙十级,是上城区民乐团成员,跟随学校民乐团参加国内和国外的各种比赛和演出;喜欢做科学实验,家里的实验设备不少;很喜欢唱歌,流行歌曲、红歌、民歌,样样不落下,是个小“麦霸”。

让不爱看书的孩子爱上阅读

“为人父母,总希望孩子能够比我们更出色。”毛慈萍说,养儿十多年,在每个阶段都有各种挑战,自己也有很多成长。家长要保持耐心,静待花开,“但这不是‘守株待兔’式的干等,我们不仅要抱以很大的耐性,还需要我们家长的智慧。”

“我们给儿子起名‘儒侃’。儒,意思是读书人,希望儿子多读书,读好书,修身养性,知书达理;侃,取义侃侃而谈,希望他性格开朗,善于表达。”毛慈萍说,自己和丈夫都信奉“腹有诗书气自华”,早早给孩子营造家庭读书氛围,买的书装满了家里大小书架。

但,刚开始,小方同学并不爱看书。着急过后,老妈改变了策略,“想各种办法引导孩子”。

小方三年级时,老师布置看课外书《窗边的小豆豆》。“我就自己先看,看到有趣好玩的章节时,捧腹大笑,儿子见我看得那么开心,就抢书看,结果一看,就上瘾了,一口气把书看完了,还边看边跟我说里面有趣的故事。”这个方法很成功,小方渐渐迷上了看书。

毛慈萍记得四年级寒假的一天早上,她正赖床睡懒觉,儿子钻进被窝来,给她讲起了刚看的《狼王梦》。“他是个很感性的人,讲到动情处,眼睛红了。”那天,毛慈萍超级感动,儿子对故事情节感同身受,说明他是真正喜欢这本书的。

“那以后,他迷上了动物小说,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他几乎全套收藏,都看遍了。”毛慈萍说,儿子慢慢也尝试写作,但眼高手低,有时候无从下手。“我们会和他讨论,寻找灵感和写作思路。看到精彩的文章,也会介绍给他。”慢慢地,小方从不爱看书,变成了一个痴迷读书的小书迷。

学乐器,不妨再坚持一下

小方二年级时,有次看到老爸旅游带回来的葫芦丝,觉得很好玩,主动要求学。

本来只是想玩一下,培养兴趣,没想到小方“玩”了一年,就通过了十级考级。“也许他在音乐上确实有自己的天赋。”那时候,学校刚好要组建民乐队,一家人商量了下,选择了难度高,而且比较冷门的吹奏乐器“笙”继续学。

学乐器很苦。刚开始,凭着葫芦丝的吹奏基础和乐感,小方学会了一些简单旋律,挺开心。但在突破吹奏难点时,要进入持续性的技巧训练,非常枯燥,小方开始抱怨,表示这期学完,不要交钱,不想学了。

“我知道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最低效的,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于是跟他说,这期学费已经交了,就先坚持学完,到时候再决定要不要继续。”

那时候,“哄骂骗”几乎全上,小方的表现也是时好时坏。即将学完时,小方的学校要进行民乐的展示,笙却偏巧坏了。“去修的时候,我说,要不就不学了吧。”但小方的态度却来了个大反转,把老妈感动到了。“他说,我要学的,自己除了吹笙,好像也没有别的特长了。再说,学校民乐队就他一个吹笙,要是不参加,那民乐队就少一种乐器了。”

那以后,不管学业再忙,小方也坚持着练习。现在上初中了,每个周末,小方仍然继续着他的音乐课。

毛慈萍发现,儿子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节奏感,慢慢显现出来了,对音乐的热爱,延伸到了指挥和唱歌上。

“庆幸当初没有说放弃就放弃。坚持下来,才发现孩子在音乐上的天赋,也因为坚持,孩子才有了让他自信的特长,以后,也能多条出路。”(金丹丹)

(编辑:张诚)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