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道宫之冠”——浙江金华赤松宫

时间:2023年09月01日信息来源:旅游风物志 收藏此文 【字体:

金华山的赤松宫,是奉祀黄初平大仙的著名道观,现又称黄大仙祖宫,已有1600年的建观历史。赤松宫的香火逾千年而不衰,其分迹及香火现已远播海内外。
一、江南道教名山的“道宫之冠”
位处浙江中部的金华山,是历史悠久的江南道教名山。约在秦代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元)之后数年,著名道家方士安期生曾来金华山隐居修炼,金华观附近即为其“登真之地”(据北宋《太平寰宇记》及明万历《金华府志》等文献)。金华观侧昔荐福庵旁的古地名即称"安期里",今尚留有“安期古里”古碑一方(现存黄大仙祖宫)。
我国现存的东汉末年的著名道家人物左慈(字元放)在其所传之《金丹仙经》中,更将金华山(当时称长山)与世称“五岳”的华山、泰山、嵩山等齐名并列(排名第七位),称可在其山“精思”修炼,“合作仙药”炼丹。并称金华山为“江东名山”(据东晋葛洪《抱朴子·金丹篇》)。
晋代著名道教理论家葛洪,在《神仙传》中更是为金华山道仙黄初平立了传。《晋书·地理志》也记载了金华山有史以来的第一座道教宫观“赤松子庙”(后名赤松宫)。 生平历东晋、南朝宋、齐三代的孙游岳(399~489年),也曾在金华山习道修炼60余载,后奉诏主“兴世馆”,嗣为茅山上清第八代宗师,享年90周岁。任继愈主编的《中国道教史》第四章《东晋南朝道教的变革与发展》中写有他的事迹。金华的历代方志也有其仙迹的记载。
唐代道教人物杜光庭,在其《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将金华山列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于是,金华山在古代遂成为道教界所公认的道教名山。道教名山金华山,从秦代初年安期生入山修炼并登真算起,至今已有2200年的历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金华山最著名的道仙,当为东晋葛洪的《神仙传》曾为之立传的黄初平。金华山上奉祀黄初平大仙的道教宫观,即为始建于晋代有1600年建观历史的赤松宫。
  座落于金华山上的赤松宫,被宋孝宗所颁的《二皇君诰》称为“岿然仙宫,赫然庙貌,一方所恃,千载若存”。明代万历《金华府志》卷二十四《寺观》载赤松宫“昔年宫殿、台亭、廊庑、碑碣、诰敕、御墨及名公巨卿题跋墨迹为江南道流冠冕”。
 二、赤松宫的变迁沿革
赤松宫故址位于金华山山系的赤松山,在赤松涧西畔,始建于晋代。据南宋倪守约《金华赤松山志》载:“二君(即大皇君黄初起与小皇君黄初平)既仙,同邦之人相与谋而置栖神之所,遂建赤松宫,偕其师赤松子而奉事焉。召学其道者而主之。自晋而我朝,香火绵滋,道士常盈百,敬奉之心未有涯也。”据此可知,赤松宫最早奉祀的当是上古神仙赤松子(神农时雨师)及黄初起与黄初平三位神仙。
《金华赤松山志》有“赤松子引小皇君(黄初平)入山修道”的记载,葛洪《神仙传》也有黄初平丹成之后“易姓为赤,初平改字为赤松子”的记载,因此晋代所建的“栖神之所”名为赤松子庙。《晋书》卷十五《地理志》载曰:“东阳郡(金华古名),吴置。统县九,户一万二千。长山(金华山古名),有赤松子庙。”至宋代,赤松宫的香火极为兴盛。据众多文献记载,当时的赤松宫,除三进大殿外,还建有真武堂、梦仙堂、清宁堂、萧闲堂、宸翰堂、濯缨堂、清风楼、邀月楼、会仙阁、青云阁、瞻翠阁、隐斋、蓬瀛台、枕流亭、松游亭、过清亭、漱玉桥等。可见当时的赤松宫,确是历史文献中所称誉的“江南道流冠冕”和“江南道宫之冠”。
1946年,赤松宫的最后一任道丈陈金凤又邀请县内名流绅士何茂钟、邵百川、王惠仁、曹熔庵、冯锡洲等人共同募捐重修。陈金凤曾撰文介绍当时的赤松宫概貌:“……雄伟的头门朝东,门上面额‘赤松宫’。门内两旁架设大钟、大鼓。大门一进去,有一片200多平方米的大院子。往前是巍巍的三进大殿:前进并排五间大殿,塑着黄初平、黄初起两仙的神像。并有县城隍的‘行公’,乡民经常在天旱求雨时将他抬出。在边旁的厢房设有扶乩室,供信徒扶乩用。中进有3间大殿,无门,供奉诸仙。前有一小殿,供奉王灵官。大殿左右两边接有厢房各3间。左厢是厨房、膳厅。厨房再进去还有3间平屋,供堆放农具、什物柴草之用。穿过平屋是男、女厕所。3间右厢隔为6间宿舍。从前进通往中进道旁建有3间地平楼,居中一间供奉着本宫已谢世的历届住持道丈之灵牌,其他两间是客房。后进有门,门额称‘三清宫’。有3间大殿塑有三清神像。居右一间里的塑像是赤松宫首任住持道丈明基师父。三清宫两旁各有厢房4间,士绅黄维时、钱和忱出资修缮,装璜雅致美观。第三进后有一大桂花树,其他皆种水蜜桃。……从头门开始修筑的围墙,把整个赤松宫围抱起来。围墙与房屋之间是相距4丈宽的空地,是花果园和菜园,种植着果木、垂柳、修竹、花草及蔬菜。……宫产还有水稻田约计20亩。农具齐全,雇工耕种。粮食、蔬菜、柴火均可自给。……规模较大,仪式隆重的法事活动有:拜忏……,打醮……,放焰口……,祭宫祖……。每次法事活动除当事人和道徒外,前来朝拜的香客甚众,观光赶热闹的人也很多。”以上陈金凤的介绍文章,全文载于石夫主编的《赤松黄大仙》。
上述陈金凤的介绍文章中,还作了如下叙述:“1949年下半年,钟头村农会成立,接管了赤松宫,从此我还俗离宫务农。1950年土改运动中,宫房、田地、财产全部分配给农民。1958年,建造山口冯水库,房屋拆迁他处,宫址淹于水库之下。千年古刹,只存一大钟和部分石碑。”
1966年,覆盖赤松宫故址的山口冯水库建成,为纪念黄大仙,后又称“大仙湖”。1993年,在大仙湖北岸赤松宫遗址旁,建成二仙殿,祀奉黄初平、黄初起二仙。殿中存有民国丁巳年(1917年)铸造的原赤松宫铁钟及供台等遗物。殿前立“赤松宫遗址”碑。1997年,又于大仙湖北岸高坡上,建成赤松道院。宫侧路口有“赤松道院”牌坊,宫前有“迎神”牌坊面临大仙湖。宫中供奉的黄大仙像为香港一信徒据扶乩所见的黄大仙形象绘成。
中共金华市委及金华市人民政府,对重建逾千年的道教名观赤松宫非常重视,并报请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址动土重建,于1996年9月纪念黄大仙诞辰1668周年盛典之际建成。改址重建的赤松宫又名黄大仙祖宫,位于鹿田湖东侧山腰,海拔562米,坐北朝南,枕山襟湖,气势恢弘,终年云雾缭绕,呈现道教特有的神秘气氛。被中国道教界名士评价为集“秀、幽、净、高、明、灵”于一体的风水宝地。祖宫奉祀着蜚声海内外的中国道仙黄初平。
赤松宫改址重建的黄大仙祖宫,占地7.9公顷,呈七进布局。从南到北依次为“仙祖道源”山门、“牧羊登仙”石照壁、“黄大仙祠”牌楼、日月池、会仙桥、灵官殿(占地239平方米)、钟楼(占地265平方米,铜钟直径1.5米,重3吨)、鼓楼(占地265米,木鼓直径1.5米)、东厢房(占地435平方米)、西厢房(占地159平方米)、宋皇御碑(东、西各一方)、天音八卦祭坛(直径18米、占地255平方米)、赤松宫大殿(占地1068平方米,总高21米)、“安期古里”古碑、王羲之“道”字碑、三清宫(占地826平方米,总高18米)。赤松宫大殿中黄大仙神像,座坛高1.67米,像高5米,由40多立方香樟木精雕彩绘而成。像座前有长7.2米的雕花香案。大殿左右两壁有仿青铜的椴木浮雕图画,展现了黄大仙自出生到得道成仙及行善的25个故事。
黄大仙祖宫再现了千余年来享誉“江南道宫之冠”的赤松宫的雄姿和盛貌。1996年9月28日(农历丙子年八月十六日)上午举行纪念黄大仙1668周年诞辰暨黄大仙祖宫开光大典时,更有非常巧合的“灵异”现象迭出。“灵异”之一是,连续骄阳的天气,竟然在开光大典之日的凌晨起天降甘霖。自古以来,宗庙寺观开光要盼雨日,认为这是风调雨顺、福泽绵绵的吉祥之兆。是时,中国道教协会、香港啬色园、香港元清阁、香港黄大仙工商联、武当山道教协会及海峡两岸名山道观的大德尊师和嘉宾,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及美国、加拿大的客人和万余群众都喜出望外地沐雨参加了盛典。“灵异”之二是,当金华市政协章关键副主席在会仙桥上宣读历数黄大仙生平功德的祭文时,突然滚滚秋雷来自天外,顷刻间掌声与雷声响应,许多人跪拜在地。“灵异”之三是,上午10时18分,浙江省道教协会会长、杭州葛岭抱朴道院住持高信一轻轻揭下神像的红盖头,用毛笔点睛,进行开光通灵的瞬间,天空突然云开日出,似乎在礼赞着太平盛世,更引起了信徒们的一片惊呼声。现在,黄大仙祖宫已成为海内外黄大仙信众的朝真圣地。
三、赤松宫的历代大德尊师
周大川南宋赤松宫住持。字巨济,号澄斋,本郡人。自幼入道,潜心修炼。宋宁宗闻其名,诏其觐见。“乃为家山申请免和买杂敷”(即奏请免除一种以购买为名的变相赋税),并任山门道正司(州一级掌管道教事务的官员)。他常扶危济贫,对“庄田负逋(交不起田租者),则捐己资代偿”。嘉定年间(1208~1224年),宋宁宗赐其“冲和先生”师号,并赐象简(五品以上官员上朝时所持的象牙手板)。他所得御书,都恭奉在其所居“冲和道院”的御书阁。吴养浩南宋赤松宫名师。平生读书不倦,能“十行俱下”。文名极盛,“朝中公卿皆屈礼招致之”。绍定年间(1228~1233年),宋理宗诏其觐见,令其掌管道教事务。“自是圣眷弥笃,宣赐不一,积阶至左街道录”(即正印道录司,中央级掌管道教事务的官员)。
朱知常南宋赤松宫黄冠师。字久道,号此山。本郡人。他对道、释、儒三家之学皆有很深的造诣,尤通《易》学之道,深受宋理宗的赏识。曾诏主佑圣观,封“左街鉴义”(即隶属于中央“道录司”下掌管道教事务的正职官员),赐号“凝神斋高士”。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族军队兵犯湖北武昌,宋理宗诏命朱知常“立坛借阴兵助战,有验”。于是封他为“左街道录”(道录司最高官员),并赐象简等物。景定四年(1263年),宋理宗又封他为茅山上清第四十一代宗师。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他归返赤松宫,筑“凝神庵”静修。
倪守约南宋赤松宫名师。字竹泉,号松山羽士。家住赤松山东侧,少时即入赤松宫出家,拜黄冠师朱知常为师。奉道40余年后,于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年)撰成《金华赤松山志》。该志是浙江省现存的最早山志之一,较详尽地记载了金华山山系的赤松山自然景观和人文古迹的概貌,为金华山存录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金华赤松山志》被辑录入道教经典的总集《道藏》,并收进《四库全书》。
胡维新民国期间赤松宫住持。现名胡海牙。绍兴人,1914年出生。14岁时入绍兴东关人寿堂药店当学徒,师事店主邵佐卿父子,深得医药之道。后又从孙孟山学习古琴及金石字画。1934年信奉道教后,身穿“百纳衣”,手持“方便梢”(道杖),云游四方。白天化缘云游,夜晚用道杖画地而宿。当他到赤松宫时,被住持陈友莲挽留,请他接班主持宫务。1942年5月日寇占领金华后,北山匪首邢小显乘机火焚赤松宫并抓捕了胡惟新。他被放回后即离宫去浦江,后又到杭州开设诊所。1946年胡惟新正式拜道学大师陈撄宁为师。1957年,陈撄宁至北京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胡惟新任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研究员。1959年起,胡惟新受聘为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此时他已改名为胡海牙。胡老至今已93岁高龄,仍潜心整理道教经籍,并坚持每周三天的门诊,为祖国的道学和医学事业终日辛勤耕耘。民国时期,赤松宫的最后四位住持,依次是蔡绍昌、陈友莲、胡惟新、陈金凤。
(编辑:孙磊)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