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让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城市文明

时间:2021年02月13日信息来源:大众日报 收藏此文 【字体:

六载奋战,今朝梦圆。在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中,山东省济宁市榜上有名。回首漫漫创城路,济宁不仅连续4年在省文明办组织的文明城市测评中位列第一,而且通过创城,城市颜值得到提升,设施更加便民利民,更让人欣喜的是市民文明素养得到显著提升,文明新风荡漾城乡。

  文化是一个城市独特的印记,蕴含着提升城市文明的“密码”。济宁是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底蕴深厚。“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为我们倡树时代新风、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了丰厚的滋养。”济宁市委书记傅明先说,“济宁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涵养城市文明,提升城市气质。”

  养成好习惯难,戒掉坏习惯更难。“闯红灯”“电动车逆行”“乱停乱放”……说起纠正城区行人交通陋习,志愿者常维云直言,因为缺少必要的文明交通意识教育,任凭执勤人员在十字路口怎么引导,交通陋习就是屡禁不止。

  济宁在强化“礼让斑马线”标识线、设置隔离栏、车辆停放区喷绿等措施的基础上,强化交通岗志愿者文明劝导,引导市民争做文明行路人。同时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四进”(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行文明交通素养教育,让学生成为文明出行的小先锋,让企业职工、居民成为文明出行的使者。

  “过去,一些家长接送孩子时会乱停车,有的甚至无视红绿灯和斑马线,开着小三轮横冲直撞。”在学校路口轮流执勤的济宁实验初中教师王程程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好了,家长再出现这些不文明行为时,孩子们会首先站出来制止和纠正。”

  学校创新教育形式,传统文化课坚持从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中找抓手,鼓励学生编排文明交通话剧、开展文明劝导活动等,鲜活的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市民交通陋习。

  文明是可以教出来的。济宁积极营造“人人彬彬有礼、户户和和美美、处处干干净净”舆论氛围,让“爱、诚、孝、仁”在现代生活中找到了新诠释。

  今年重阳节,济宁市任城区阜桥街道后铺社区的文化广场早早地聚起了人,现场有从医院赶来给老人们做体检的医护人员,有免费给老人们理发的志愿者,还有表演节目的文艺工作者,以及制作重阳糕点、烹制菊花茶的师傅……浓浓的节日仪式感、实打实的服务,不仅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也给居民上了一堂鲜活的沉浸式教育课。

  独居老人需要爱心关怀,每天吃饭也是大问题,济宁把“幸福食堂”开进了社区、农村;“徒法不足以自行”,基层治理呼唤法德兼治,济宁又创新推出“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体系,一个“和”字成了调解基层矛盾纠纷的良方;如何打通志愿服务团队和群众需求的“中梗阻”,济宁搭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群众把需求上传到云平台,由志愿服务团队自行“接单”……传统美德正在济宁各行各业和百姓生活中,以全新的形式培养着人们的良好文明习惯。

  济宁重视居民精神文明的养成,持续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多样化,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学雷锋·做济宁好人”活动,主城区社区、窗口单位志愿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开展文明上网、文明餐桌、文明旅游等系列行动。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公园、广场和主题大街,设立以“仁、义、礼、智、信”,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彰显了城市特色,提升了文化品位。编写《儒学经典三百句》等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开展经典诵读,不断完善提升乡村儒学讲堂、孔子课堂、“图书馆+尼山书院”等活动,开展“市民大舞台”周末公益文化惠民演出、“百姓儒学节”以及传统节日活动,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实践站建设,推出“跟着孔子去游学”等研学游旅游线路,一系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遍布城乡。

  全民参与,公众实践,传统文化涵养了时代新风,一个鲜明的印证就是好人好事在济宁层出不穷。近几年来,济宁市累计评选各类道德模范、济宁好人等先进典型800余人。(记者 姜国乐 吕光社 孟 一 通讯员 赵 磊)

(编辑:张诚)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