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登高望远 为时代和人民而歌
2021年,“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开局良好,有序推进,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的成绩,呈现出更加清朗、积极向上的新气象新风尚。2022年,国内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照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主要目标来看,当前的文化建设,须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繁荣文艺创作,激活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旅融合,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去年,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隆重召开是文化领域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为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文艺创作的根本遵循。在2022年的文化建设中,必须深刻理解、扎实践行。
深刻认识“以文弘业”的交互性。相较于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言,现阶段的文化建设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好的文艺作品要想在舞台上“立起来”,在人民群众中“传开去”,就必须在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掌握运用科技和新媒体手段,增强与大众的沟通互动,用创新思维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深刻认识“以文培元”的教育性。文艺作品的鉴赏导读、民众教育是文化事业的重要一环。在2021年整治“饭圈”乱象等一系列行动中,我们感受到了极少数文艺作品、文娱活动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良后果。2022年,应在继续加大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力度的同时,明确文艺、文娱、文综等形态中必须蕴含的思想性教育性,引导民众明德修身。
深刻认识“以文立心”的审美性。美的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在教育改革和学科调整中,应清醒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将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美育课程更好地融入大中小学,为提升国民素质奠定坚实基础。
深刻认识“以文铸魂”的精神性。纵览2021年文化建设,庆祝建党百年红色文艺作品如繁星闪耀,展示了新时代我国文艺园地的喜人态势。全体文艺工作者必须清楚认识到优秀的作品是从历史中来、从人民中来、从时代中来的,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己所能讲好中国故事、宣扬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作者:肖向荣,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繁荣文艺创作,激活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旅融合,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去年,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隆重召开是文化领域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为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文艺创作的根本遵循。在2022年的文化建设中,必须深刻理解、扎实践行。
深刻认识“以文弘业”的交互性。相较于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言,现阶段的文化建设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好的文艺作品要想在舞台上“立起来”,在人民群众中“传开去”,就必须在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掌握运用科技和新媒体手段,增强与大众的沟通互动,用创新思维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深刻认识“以文培元”的教育性。文艺作品的鉴赏导读、民众教育是文化事业的重要一环。在2021年整治“饭圈”乱象等一系列行动中,我们感受到了极少数文艺作品、文娱活动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良后果。2022年,应在继续加大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力度的同时,明确文艺、文娱、文综等形态中必须蕴含的思想性教育性,引导民众明德修身。
深刻认识“以文立心”的审美性。美的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在教育改革和学科调整中,应清醒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将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美育课程更好地融入大中小学,为提升国民素质奠定坚实基础。
深刻认识“以文铸魂”的精神性。纵览2021年文化建设,庆祝建党百年红色文艺作品如繁星闪耀,展示了新时代我国文艺园地的喜人态势。全体文艺工作者必须清楚认识到优秀的作品是从历史中来、从人民中来、从时代中来的,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己所能讲好中国故事、宣扬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作者:肖向荣,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编辑:张诚)
文章热词:
上一篇: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下一篇:没有了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
为他们点赞!雨衣妹妹
记者见面会现场,5位志愿者分享他......
-
安徽亳州:党员巾帼“
在安徽亳州谯城区双沟镇有几个......
-
“八闽鱼水情·双拥书
日前,“八闽鱼水情·第二届双拥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