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供给让全区百姓乐享“文化大餐”

时间:2019年09月30日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收藏此文 【字体:

如果说文采会是政府埋单为市民选购高品质的文化产品,那么丰富的文化菜单里一定少不了市民点单和社会各界的智慧与创新。在长宁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发挥各方优势,通力合作,强强联手,使自上而下的行政主导变为自下而上的多方合力,实现由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和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和提供公共文化产品、服务。这也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与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的不同之处。

  为吸引多元社会主体积极参与,让公共文化的“锅”里内容更丰富,老百姓的文化菜单上有更多选择,长宁区于2018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宁区文化繁荣发展的若干政策资金管理办法》,让资金的投放更精准地对接市民的文化需求,并成立了公共文化服务联盟,与上海市芭蕾舞团、国际舞蹈中心、刘海粟美术馆、上海愚园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等30家社会主体合作培育出“芭蕾大师公开课”“舞空间”“艺粟工坊”、ART愚园艺术街区等56个文化惠民项目,形成了公共文化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据统计,截至目前,注册在长宁区的文化类社区组织有78家,均活跃于区域内公共文化运营管理和活动中。

  在长宁区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积极牵头参与,精心规划,为原本冷冰冰的建筑空间注入文化温度和活力。愚园路公共市集将街坊老店、社区便民服务点和长宁区文化馆联合总馆“粟上海·社区美术馆分馆”有机结合起来,让文化更贴近百姓生活。武夷路295号“艺空间”是武夷路城市更新项目启动以来首个面世的“代言人”,它通过专业的社会服务机构和社区文化艺术中心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共同搭建起文化交流共享平台,引入各类音乐、舞蹈、画展等艺术形式,打造出街区10分钟文化服务圈。每天早上7点30分,身体美学“塑醒”瑜伽课在“295艺空间”准时开课,让周边白领的身心得到放松。负责该项目运营的社会组织新海文化艺术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营造一个恬静雅致、充满艺术情趣的社交生活场所,通过文化艺术聚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努力将其打造成为长宁文化的新地标。”

  近年来,长宁区的群众文艺创作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不少自主研发的“创新菜”受到众多市民赞誉。其中,器乐作品《和·鸣》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第十八届群星奖,使长宁区的群文创作在国家级赛事上取得历史性突破。长宁沪剧团、李军京剧工作室以先进典型人物为原型,先后创作了沪剧《赵一曼》《青山吟》《小巷总理》和现代京剧《社医仁医》等原创作品。《小巷总理》受邀参加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主办的2019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观众反响热烈。

  惊艳群星奖舞台的《和·鸣》创作灵感源自长宁区一个热爱音乐的普通家庭。该作品选用中国古琴、竹笛、大鼓等乐器和来自澳大利亚、瑞士以及非洲国家的乐器合奏,让不同国度和民族的多元文化碰撞共振,演绎出和谐动听的旋律。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陈丰表示,从新品到优品再到精品,是为了让广大市民共享长宁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接下来,我们准备将获奖作品组织成一场惠民精品节目展演,作为对长宁区群文精品创作的一次集中检阅,让老百姓对示范区创建成果的获得感更强。”陈丰说。

 
 

(编辑:王霞)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