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普通百姓成为文艺活动的主体
周敏 张慧瑜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改善,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基层文化除了满足普通百姓均等化地享受公共文化生活,也应该提供高质量、有创造性的基层文化生活。也就是说,基层群众不只是文艺活动的欣赏者和观众,也是基层文艺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体。比如广场舞深受普通百姓欢迎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参与性强,不管什么年龄、什么身材,只要愿意,都可以跟着通俗易懂的旋律跳起来、舞起来。相比健身房、跑步等运动性锻炼方式,广场舞既能养生、健体,又带来艺术享受。
其实,在提升基层文化水平的过程中,相对专业化的文艺工作者的参与非常重要。与一般的文艺“下基层”、文艺“下乡”不同,文艺工作者不能只是给群众“演”,也应该以适当的契机,帮助群众亲自参与文学、戏剧、音乐等相对专业化的艺术创作。在这种文艺工作者与群众的互动中,普通百姓也能创作出更带有生活气息和本乡本土特色的艺术作品。比如有一些戏剧工作者帮助社区排话剧,把社区老人、妇女自己的故事变成话剧表演的对象,非虚构社区剧场作品《生育纪事》就是如此。专业的戏剧老师从女性生育的角度,帮助普通进城务工人员排演了一部讲述女工们在生育中不为外人道的隐痛。还比如浙江天台县平桥镇的作家组织当地青少年举办文学创作班,以文学为媒介,帮助青少年在赏荷花、采草药、逛果园等体验中学习写作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也很引人注目。
从这些基层文化活动中不难发现,文艺工作者起着发起、协助等不可或缺的作用。如《生育纪事》的导演是中央戏剧学院戏剧专家赵志勇,平桥镇文创班则是由天台县作协主席庞亨福等人发起的。不过,专业人士的参与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如何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如何把普通百姓变成文艺活动的主体和主人。也就是说,文艺工作者与群众的关系不是外来的老师与接受教育的学生,而是一种相对平等、互相激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相对专业化的文化艺术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建立有机的关系。
近些年,随着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资源向乡村倾斜,在提高普通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乡村文化建设必不可少。恢复乡村文化、重建乡村生活的价值感也是吸引年轻人返乡、留住乡村人才的重要方式。其实,乡村文化、农耕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更优秀、更丰富的文化遗产,只是在近代以来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这些积淀几千年的乡村文明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和遗忘了。在今天,重建乡村文化、发掘在地文化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近些年,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和爱故乡艺术团发起“村歌计划”,就是一种通过为村庄创作村歌来激发当地百姓爱故乡、关心本土的方式。在村歌创作的过程中,专业的音乐工作者不是到乡村“替”村民创造一首歌曲,而是与当地村民一起创造真正符合本乡本土风土人情的作品。项目组成员首先进行社区走访和入户访谈,搜集素材,然后在村歌工作坊中,通过艺术家和村民的互动、讨论,将个体和村庄的故事一步步转化成平实又通俗的歌词,最后艺术家再与村民一起借助当地民谣、曲调来完成谱曲。
文化覆盖着日常生活、价值体系、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戏剧、文学、音乐等也为我们提供了基层文化建设方面更多的可能性。深入开展基层文化建设,满足基层群众的高质量的文化需求,需要艺术工作者重新深入生活,与人民在一起,共同发现、创造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民间文艺,这既是一种把传统文化激活的方式,也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变成听得见、摸得着的与当下的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有机文化的过程。
上一篇:养老服务 温暖最美“夕阳红”
下一篇:“文化中国行”一年比一年精彩
最新文章
-
通州区老年协会2024
【焦点关注网www.315-jdgz.com北......
-
北京海爱海多环保科
北京海爱海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
-
2013北京国际老龄产
11月15日,为期3天的2013北京国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