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饭圈”需凝聚社会共识

时间:2021年09月20日信息来源:张家港文明网 收藏此文 【字体:

 
作者:舒己
近期,饭圈失范、流量“翻车”事件屡屡发生,现实中粉丝挤碎机场扶梯玻璃、为明星打榜投票把大量牛奶倒掉、粉丝为维护自家偶像互相谩骂攻击……应该说,不良饭圈文化已日渐成为当下社会环境中的严重不和谐音。同时,在新媒体时代,借助网络传播,不良饭圈文化造成的恶劣影响与舆情冲击力更大,传播也更快更广,这些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8月25日 光明日报)

  最近一段时间,演艺行业风波不断,一个个曾经光鲜亮丽的“顶流”明星跌落“神坛”、人设崩塌,引发舆论哗然的同时,也给一度高烧不止的“饭圈文化”浇上了一盆冷水。

  是谁给了这些不学无术、品性低劣的“人气偶像”膨胀自满、肆意妄为,甚至突破道德底线、越过法律红线的勇气?又是什么让原本单纯的追星行为,开始为流量混淆视听、为热搜搬弄是非,变得越来越扭曲失序、病态极端?人们开始深刻反思“饭圈文化”走向极端的深层次因由,以及带来的多方面的恶劣影响。而对其进行规范和整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扭转行业风气,要求司法兜底、聚焦问题、精准打击。近期,中央网信办深入开展“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治理负面信息、处置违规账号、解散不良话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给一众相关从业者、服务机构敲响了警钟。接下来,还应当继续从严格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入手,对违法失德失范的艺人实行“零容忍”,严厉打击围绕“饭圈”消费所形成的灰色产业链条。

  规范“饭圈”生态,需要由表及里,压实平台主体责任。种种“饭圈”乱象,看似粉丝行为,实则有着深层次的商业逻辑,一些互联网平台和企业难逃其责。相关部门有必要督促各大网络平台,特别是“饭圈”较为集中的平台和网站切实负起责任,建立健全规则和制度,取消诱导粉丝应援打榜的产品功能、优化榜单规则、完善粉丝群管理等。演艺行业和各大平台都应当及时警醒,吸取教训,反思以往的商业模式并主动做出改变,别为眼前利益而断送长远利益。

  清朗网络环境,还需多方共治,形成正向教育引导。不良饭圈文化作为大众流行文化的负面因素,污染的是整个社会风气,对主流文化的地位与构成都有着较强的消解作用。引导粉丝文化步入健康轨道,需要广泛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行动起来,进一步端正对流量的认识,合力抵制集资打榜、恶意营销等行为;需要倡导和鼓励演艺人士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多在专业技能和人格修养上下功夫,用优秀的作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需要家庭和学校强化教育引导,帮助青少年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培养文明上网习惯。


(编辑:张诚)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