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多个售楼处看个房就要“刷脸” 合法吗?是否侵犯隐私?
进小区,人脸识别;住酒店,人脸识别……在刷脸时代,你去楼盘售楼处看个房子,也很可能被人脸识别。
近日,一条“济南男子戴头盔看房”的小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该男子戴着头盔进售楼处看房,以防范人脸识别系统抓拍。由此,售楼处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引发社会关注。
“在我们省内也还是挺常见的,有的售楼处安装的监控里就自带了这个功能。”多名资深的置业顾问这样告诉钱江晚报记者。
记者在绍兴、台州等地多个售楼处走访了解到,售楼处的人脸识别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分辨是谁的客户”。
而购房客们担心,房产商采集的人脸信息有没有人监管,自己的“脸部信息”会不会被随意泄露?
安装人脸识别
主要是为了区分客户来源
“你是第一次来吗?先填一下信息吧”,记者走进绍兴镜湖新区一个新建楼盘的售楼处,销售人员就热情地迎上来,让记者填写了手机号码。
在沙盘边上,是一个人脸采集装置。
“现在售楼处也要刷脸了?”
“是啊,现在越来越科技了。”她说。
买房子为什么要人脸识别?记者问。
她向记者解释说,这主要是为了分辨是谁的客户。
“我们房子和很多中介有合作的,如果中介带过来和客户自己来是不一样的,中介带来的,佣金就要算给中介,如果客户自己来的,那么佣金就是我们现场接待的。”她说。
“你第一次到售楼处,就会抓取你的人脸,下次中介带过来,就会显示出来,那就很清楚不能算中介的佣金。” 她接着说。
以前主要是通过客户的手机号码来判断是谁的客户,“现在更先进了。”她说。
记者走访了绍兴市区多个楼盘,销售人员都明确表示跟房产中介有合作。“很多房子是要靠中介渠道卖的,有的中介为了多带顾客,也会把自己的一部分佣金让给购房者。”
除了分辨客户,抓取的人脸会不会用在其他场合?“不会的,不会的”,销售人员表示,人脸识别虽然会采集来访购房者的面部信息,但主要是为了区分购房者的来源,不存在隐私泄漏的风险。
“这差不多已经是售楼处的标配了,杭州啊省外啊(的售楼部)装得更多。”她说。
“这确实是为了识别业主第一次什么时候来访,分辨佣金给谁”,在台州,销售人员陈红(化名)刚从湖南学习回来,做了十几年的房产销售的她同样如此告诉钱江晚报记者。
“省外像湖南湖北这种地方渠道抢客还是很厉害的。”她说,“所以很多都用人脸识别了,进门就能被识别,你有没有来过,是谁的客户。”
有没有去过售楼处
影响房价优惠
“5套特价房,数量有限”,“一口价,团购价”……多家中介公司的门前贴着这样的宣传广告。
“你有没有去过售楼处?”走进位于绍兴镜湖新区某楼盘附近的一家中介公司,一名工作人员这样问记者,“我们和很多个楼盘有合作。”
“有没有去过,有区别吗?”
“当然有,如果你去过了,就不能算我们带去的了。”她这样解释。
“通过你们中介去买,比自己去买更优惠吗?”
她说,肯定比自己去要优惠,因为中介和房产公司有分销协议,可以享受团购价。但是,自己去过再找中介,那么这个优惠就不能享受了。“现在售楼处有人脸识别。”
多名中介表示,购房者第一次去售楼处,如果是自己去,那属于自然访客,自然访客购房后,接待的销售可以按比例获得提成,如果是中介引荐,由他们带着一起去,则属于渠道客户,渠道客户购房后,开发商需要支付给中介一笔佣金。
过去,房企销售与渠道中介抢客户的“混战”经常发生。而人脸识别,就是为了帮助房企判断某个购房者是什么类型、是谁的客户,佣金应该发给谁。“是谁的客户,人脸识别可以分得很清楚。”
有的监控系统
自带人脸识别
“确实,相对来说,杭州绍兴装得比较多,台州安装的比较少,因为台州通过中介分销的楼盘不多。”一名从事智能监控行业的人士这样告诉钱江晚报记者。
他表示,从技术上说,要装个人脸识别系统是很简单的,“一个相机,一个硬盘,最便宜的就几千块钱。如果要后续的应用,那么价格会高一些。”
“有的售楼处在抓取了人脸后,会进行后台的归档整理,这一整套系统的价格大概要七八万。”
“现在这个技术用得越来越多了,像新的售楼处,都会有摄像头,而这些摄像头其实本身就自带了人脸识别的功能,至于要不要用这个功能,则要看房产公司,也就是说,你进去看房时,很可能已经被毫不知情地抓取了。”他说。
据他了解,目前,售楼处的人脸识别用途主要是在分辨客户的来源。他表示,在隐私安全等方面确实需要更多的重视。
在采访中,大多购房者则表示意外,“没想到,买个房子还会有人脸识别,以前都没留意过。”
开发商采集人脸信息
合法吗?是否侵犯客户隐私?
法律界人士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
今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则提供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其中明确,“收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前,应单独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收集、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以及存储时间等规则,并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示同意”。
今年10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已启动立法程序,正在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草案将“刷脸”行为建章立法,人脸数据不能随便采集,面部信息作为重要的“生物识别信息”已纳入保护范围。
“客户知道不知道,有没有同意采集,这个很关键”,法律界人士说,“如果要采集,开发商可以在相对合理的位置上,摆放公告和声明,让客户知情。另外即使合法采集的脸部信息,如何使用和监管也是一个问题。”(记者 史春波)
(编辑:王霞)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
心太大,装有1万5现金
近日,杭州钱塘新区新湾农贸市场公......
-
时隔10年,4批民警接
3岁女孩小语独自离家,父母急疯......
-
南浔村民无偿捐献器
“鲍大姐,你放心,这是一件好......
推荐文章
-
谋服务同心相向 观胜
【焦点关注网www.315-jdgz.com北......
-
邢长民博士
邢长民,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博士......
-
北京疆农发商贸有限
北京疆农发商贸有限公司是一家销......
-
广东佛山新时代文明
近日,广东佛山大镇社区新时代文......
-
邵阳宝庆山庄酒店管
邵阳宝庆山庄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