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新疆工笔人物画家康书增:用笔墨陈述现实

时间:2014年07月10日信息来源:新华网 收藏此文 【字体:

 

    新疆都市报讯(记者马雪娇报道)在很多画家的笔下,新疆这片土地上总是瓜果飘香、歌舞升平,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在葡萄架下翩然起舞;哈萨克族老人弹奏着冬不拉;年轻的小伙在草原上骑马驰骋,然而在康书增的作品中,你看到的是另一番风情。他笔下的少数民族人物,或在赶巴扎的路上,或在路边兜售手工艺品,是当代新疆各民族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康书增用一种阳光、清醒的方式,用笔下灵动而跳跃的线条为我们诉说着一种现实与思考。

    让梦想定格在笔墨间

    “艺术创新的直接源泉是客观世界,就是所谓的造化,间接源泉就是艺术家的灵性,即人的主观精神世界。前人留下来的传统只能是参照物,可以说崇尚自然与保持自信,是从事艺术创作最起码的条件。”康书增在他的著作《画坛梦寻》中这样写道。他在追求艺术的生涯中,也保持着自信与坚持不懈的精神,现任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的康书增,除了创作出大量优秀的工笔人物画作品外,他还在各报刊发表过多篇美术研究的论文。

    康书增为什么会将绘画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笔人物画,作为主攻的艺术方向呢,康书增说:“主要是受了小时候的影响,那时候很喜欢画画,但是没有任何关于美术方面的教材与信息。小时候看很多连环画手册和小人书上面有很多构图丰富的人物以及各种战争场面,我就常常临摹上面的人物。那时候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专业的画家。”康书增告诉记者,那时候家在农村,整日帮着家里做农活,没有机会也没有平台去接触更广阔的天地。

    喜欢看书、画画的康书增曾想尽各种办法,试图追求一种更有价值的生活方式,他那时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当一名小学民办教师,至少可以去教孩子们画画,做一位艺术的传播者。在这个梦想破灭后,又想着去当工人,因为可以接触到更多有知识层面的人。但是命运跟这个心怀梦想的农村青年开了个玩笑,用他自己的话说:“我那时想了很多办法,做了很多事,最终还是没有走出农村。”

    正像人们说的“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77年恢复高考,一直没有放弃过梦想的康书增顺利考上了乌鲁木齐市第一师范学校(现新疆师范大学),并如愿以偿地进入了美术教育专业学习班,此后,他的人生开始沿着他所追求的方向前行。他在学校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在美术方面也颇有成就,后来顺利留校任教。这么多年来,康书增一直孜孜不倦地学习与研究,他说:“艺术学习的过程就像一座金字塔,你要不断地去学习、去吸收,一层一层地去积累。这样你的专业知识才会更精准、更严谨,而你的艺术生涯也会越来越出彩。”

(编辑:张诚)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