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红色故事 赓续红色血脉

时间:2021年10月18日信息来源:贵州日报 收藏此文 【字体:

讲好红色故事 赓续红色血脉

  ——“红色遵义”宣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近日,遵义市文化馆星光剧场迎来“红色遵义”宣讲团首场活动,周文雍烈士的《绝笔诗》一字一句地出现在屏幕上,耳边伴着宣讲员时而悲壮凝重、时而紧张激烈的讲述,周文雍与爱人陈铁军英勇就义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诵一首红色诗词,读一封红色家书,讲一个红色故事,赏一幅红色书画,看一张遵义老照片”,在省委积极探索专家学者和基层先进典型“1+1”互动宣讲的基础上,遵义市组建“红色遵义”宣讲团深入各地各系统,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开展组合式宣讲,切实增强党史学习教育渗透力和感染力,让宣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宣讲团开讲前,遵义市印发《2021年“红色遵义”宣讲工作实施方案》,发布“红色遵义”作品征集启事,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反映革命历史故事和遵义红色故事的优秀作品;组织党史研究专家起草撰写“红色遵义”宣讲文稿,形成《“红色遵义”宣讲故事集》,确保宣讲内容有史实根据且形式新颖,具有感染力;此外,还从高校、党校、文化馆、革命纪念场馆等遴选优秀宣讲骨干,组建宣讲队伍,认真排演宣讲故事,为赴各地宣讲做好充分准备。

 “红色遵义”宣讲团既讲党史上耳熟能详的革命故事,又讲老百姓身边感人至深的英雄模范,让红色信仰注入灵魂、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红色故事《三湾改编铸军魂》让人懂得“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意义;《绝笔诗》背后,周文雍、陈铁军“刑场上的婚礼”的血色浪漫,诠释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无畏气概;汇川区驻村干部余永流一封名为《呈公主殿下书》的家书道尽“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决心;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老支书亲自讲述一张修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饱含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坚定信念……太多的故事被传播,被记住。

 一座英雄的城市,一块奋发有为的热土,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遵义是一座红色之城。这里的红墙黛瓦,见证过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也记录着一大批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红色基因早已融入遵义人民的血脉之中,这片充满革命历史与红色情结的热土上,不断涌现的奋进故事持续激励世人奋勇前行。

 “红色遵义”宣讲团还将示范宣讲和进家庭、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进网络“七进”普及宣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广泛宣讲红色故事,大力弘扬革命传统,延续老区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不忘根、不忘本、不褪色、不变质的政治本色。

 随着市、县两级“红色遵义”宣讲团“七进”宣讲持续深入,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被传播。务川自治县“红色遵义”宣讲团叙述了红三军老一辈革命家在务川战斗的故事和冷枪英雄邹习祥的事迹;汇川区“红色遵义”宣讲团深入宣讲了独腿将军钟赤兵的故事;习水县“红色遵义”宣讲团深情讲述了赵一曼给儿子的一封家书背后的故事;绥阳县挖掘了绥阳人民欢迎解放军进入县城的故事……各县(市、区)纷纷结合实际强创新,不断丰富创新方法手段、内容形式,推动理论宣讲持续深入。

 一个月来,“红色遵义”宣讲团走进各地、各单位,深入工人、农民、教师、学生、机关干部、武警官兵、个体工商户等群体。目前,市级“红色遵义”宣讲团在各地开展宣讲8场,县级“红色遵义”宣讲团开展宣讲50余场,直接听众1.8万余人,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收听收看观众达70余万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霞 卢世容)

(编辑:高峰)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