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三门融入长三角 科技创新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0年12月04日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收藏此文 【字体:

中新网台州12月4日电(范宇斌 李贝妮)初冬,浙江尔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今年以来,该企业通过加大研发力度、实施技改升级、攻克技术难题等系列动作,推动企业不断“跳级”发展。“智能化生产带来产销两旺,今年产值有望突破1.6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该公司董事长黎贤钛满怀期待。
 
这是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企业在创新转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对此,三门县找准方位,放眼长三角,融入长三角,把科技创新摆上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加以谋划,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源泉”,让“弯道超车”成为三门的“最佳实践”。
 
构建平台 激活发展“源动力”
 
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根本出路在于创新。打造科创平台,成为三门县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该县按照“研究院+平台+产业化项目+产业基金”四位一体模式,建成投运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三门湾科创广场。
 
从科技研发到成果转化,从众创孵化到接力融资……眼下,三门湾科创广场正释放出强大吸引力,加速集成创新要素,发挥动力源作用。
 
“目前,科创广场已与浙江大学等8家高校院所达成合作,进驻高层次人才51名,签约科技合作项目45个,OLED发光材料、石墨烯防弹材料等研发填补了国内空白。”三门县科技局党组成员管信介绍。
 
做优三门湾科创广场的同时,该县还积极发挥浙江省三门橡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作用,启动10大功能模块运作,让企业零门槛对接各类科创资源,共服务企业2737家次。
 
其中,中国先进的公共密炼中心,为三门县内200多家橡胶企业提供炼胶技术及加工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污染排放减少80%、能耗降低20%。
 
下一步,三门县将坚持以数字驱动创新,新建成一批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智慧仓储,加快城市离岛式科创孵化器布局,加强与浙江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院校平台产学研合作。
 
接轨融入 协同创新“寻突破”
 
长三角所具备的城市群的优势、所具有的能量,对三门县来说是源源不断的保障,积极融入长三角是最简单直接的发展之路。
 
为此,该县探索建立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借力宁波市制造业集群优势,积极与浙江创新中心合作建设在甬“人才飞地”,根据人才企业需求,分批入驻相应产业集成区,让人才近距离享受产业集群配套服务和产业链技术支持。
 
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康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而言,研发人才是公司发展的“最强大脑”。入驻三门在甬“人才飞地”后,康创吸纳了近20人的研发核心人员以及团队加盟,实现智造“芯”突破。
 
“今年,公司产品研发周期由原先的20天左右缩到了10天左右,一次送样合格率也提升了90%,新产值突破8000万,为新形势下企业高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助推力。”该公司总经理林辉撑说。
 
借力上海国际化优势,探索联捷电子、欧沛添科等企业在上海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成立研发飞地,加快引进5G信息、大数据产业国际人才;借力杭州数字经济优势,与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院共建三门湾(杭州)科创广场,已有15家人才项目意向入驻……依托区域协同创新机制,三门正不断积蓄创新动能,推送企业加速成长。
 
梯队培育 引领经济“高质量”
 
今年11月,浙江东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三门县第四家上市企业。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东亚药业多年来深耕于医药化学领域,公司经营业绩稳步增长。
 
持续增长,发展向好,不仅展现了东亚药业在多变的经济形势下稳健的发展实力,也印证了三门县多年来抓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释放的活力。
 
2018年以来,该县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动态建立创新主体梯队培育库,建立以科技、效益、集约等为主的项目综合评估机制,实行科技导向的差别化用地价格机制,全力支持科创型企业做大做强。
 
“三门县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实现2年翻番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培育了14家、50家。1到10月,三门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3.8%。”管信说。
 
掌握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创新,迈向高端制造……在深化创新驱动战略征程中,三门一大批创新型企业中流击水,勇立潮头,不断抢占国际国内现代产业制高点:尔格科技联合浙大研发的新产品“高铁动车机车用油泵”掌握冷却系统装备关键技术;爱力浦科技引进宁波市国家引才计划专家研发污水净化装置系统,走在水处理行业科技前沿;元创、三友、通顺等22家企业产品的细分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完)
(编辑:王霞)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