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消费百元”怎样翻个倍

时间:2020年10月09日信息来源:解放日报 收藏此文 【字体:

 “十一”长假,上海主要商街商圈的人气又回来了,不少商户还发出了“像过年那么热闹”的感慨。高人气背后,既有假日的带动效应——全国各地的游客来上海观光旅游;也有本地居民的消费热情——层出不穷的新店、首店、潮店吸引人一探究竟。

  不过,热闹背后,仍有值得思考的地方:“上海购物”如何保持这样的吸引力,将长假的人气变成每天的人气?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有一组数据显示出“上海购物”还有发展空间:以南京路步行街这一重要窗口为例,以往客流中大部分是外来游客,人均消费100元。试想,如果步行街这样的地标性商街在吸引外来游客的同时,也成为节日之外、日常生活中本地居民的休闲消费场所,人均消费金额从100元提高到200元,这是多么大的市场机遇?

  这一假设并非没有可能实现,因为今年“十一”长假中的人气商场、人气产品已经给出了启发。

  一方面,“上海购物”的魅力并非只局限于“买买买”,彬彬有礼的服务、独具特色的消费体验等,都能构成“上海购物”的独特吸引力,让海内外游客心甘情愿解囊。

  有消费者说,在国际上一些“购物之都”曾遭受过“不平等待遇”——服务人员对使用不同语言的消费者态度不同,对那些明显是外来客的消费者,态度要冷漠不少。但上海不一样。这些年,充满温度的“上海购物”服务越来越多。比如在步行街东拓段的星火日夜百货中,有一张便民服务表,问路指南、借针送线、代叫快递等事无巨细想得周到,且24小时服务。其实,海派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果“上海购物”对所有四方来宾都能给予这样有温度的服务,那么主要商街商圈的人气就不会停留在节假日。

  体验也是购物的一部分。在步行街上,并非所有的商场里都以外来游客为主,在世茂广场、悦荟广场、六合路“小尖顶”游园会、KAKAO Friends等商场、商户或主题活动中,本地消费者多,年轻消费者也多。究其原因,它们提供了很多独特的体验,包括主题展览、情景剧场等。通过各种沉浸式体验,消费者收获了与“买买买”一样的满足,认可的是“上海购物”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上海的老字号、老品牌构成了“上海购物”的“宝藏品牌”,拥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如果老字号、老品牌能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相信能成为“上海购物”可观的增量。

  这一点也已得到验证:步行街东拓段开放后,邵万生、三阳南货店、老大同、黄隆泰4家老字号同时推出新品——邵万生的西班牙火腿配啤酒、三阳的咖啡配蟹黄酥、老大同的大米冰淇淋、黄隆泰的花草茶等让人又惊又喜,选购者众多,不分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长假期间,光明乳业牵手乐乐茶推出的“光明冰砖菠萝包”“上海乐乐茶”、正广和和英雄钢笔合作上市的颜色如同英雄墨水的黑枸杞柠檬味汽水,也都立刻收获拥趸。

  从这些老字号的创新案例看,虽然方式和成果不一样,可效应一致:老字号的招牌产品、明星产品提升了关注度,持续热销,而创新产品则成为销售增量。

  此外,在与“上海购物”相关的“买买买”中,伴手礼市场大有发展空间。在今年长假期间,上海各主要景点出现了琳琅满目的伴手礼,其中销售情况比较理想的产品同时受到游客、市民欢迎:张小泉的“蟹八件”,正巧适合眼下持螯赏菊;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大闹天宫手办礼盒、天书奇谭书签文具套装等,既是几代人的回忆,又成为当下孩子的玩具;上海博物馆的江南春荷包香囊,是上海特色,更是中国特色……热门伴手礼打破了“伴手礼只能卖给游客”的思维定式。试想,如果在上海的主要商街、商圈和景点,再多一些能把本地和外地消费者“一网打尽”的伴手礼,人均消费翻个倍,还会难吗?(任 翀)

(编辑:高峰)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