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聚爱心同战“疫” 河南做实兜底保障倡树文明新风

时间:2020年04月15日信息来源:河南文明网 收藏此文 【字体: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3月30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四十三场新闻发布会,重点发布河南省民政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积极回应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慈善捐赠监管、清明节期间安全祭扫、移风易俗倡树新风等社会关切问题。

  3500多家民政服务机构“零感染”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也是民政工作大省,全省有救助管理机构137家,养老机构3314家,养育有儿童的福利机构79家。春节期间,除部分老人回家过年之外,仍有留院老人12.5万人、儿童4600多人、救助管理站照料流浪乞讨人员2371人。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尚英照介绍,疫情防控期间,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日夜值守,全力保障老人、孤残儿童、流浪乞讨人员等民政服务对象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截至3月29日,全省3500多家民政服务机构13万多人实现“零感染”目标。

  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应兜尽兜”

  疫情防控抓在手,困难群众记心头。河南省通过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提前下拨今年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等措施,及时足额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残疾人发放救助金和补贴。同时,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效能,执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搞好特殊困难人员基本生活照料服务,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防止城乡困难群众因疫情致贫、返贫。

  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司新鲜介绍,为进一步巩固兜底脱贫成果,省民政厅会同省扶贫办提前做好应对预案,建立对困难群众的监测预警机制,对低保对象实行“渐退期”“单人保”和就业成本扣减等特殊扶贫政策,织密织牢兜底保障网,帮助未脱贫户尽快脱贫,防止脱贫户和边缘户返贫致贫。

  “云”祭祀让清明更“清明”

  寄托哀思,不忘安全。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李本谦介绍,全省各地根据当地疫情防控形势,可暂缓举办集体共祭、骨灰树葬花葬、公益性安葬仪式等群体性活动。不具备疫情防控条件的骨灰存放场所,可暂缓开放祭扫服务。提供现场祭扫服务的场所,必须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对较为分散的农村公益性墓地及历史埋葬点,要避免祭扫群众扎堆聚集。

  今年清明节,全省多地创新推出网络祭扫、家庭追思等方式,引导群众转变观念,从注重实物实地祭扫转变到传承慎终追远的优秀文化上来。洛阳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冠峰介绍,洛阳市加大殡仪馆、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等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殡葬惠民政策补贴力度,倡导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绿色生态安葬形式;倡导文明祭扫新风,开通全市统一的网上祭扫平台;倡导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理念,引导广大群众开展文明祭扫活动,打造文明、整洁、清朗的清明。

  清明节期间历来是河南省森林火灾的多发期。省政府森林防火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邢铁牛介绍,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指导的专业性和针对性,省林业局已抽调局机关及局属单位65名专业技术人员,派驻全省65个重点火险县(市、区)长期蹲点,针对近期森林防火工作开展“一对一”指导服务,确保将森林火灾数量控制到最低。

  慈善聚爱心同战“疫”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伊始,省民政厅就发布动员公告、通知和倡议书,全省339家慈善组织、5000多名社会工作者、300多万名志愿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截至3月23日12时,全省339家慈善组织、红十字会累计接受社会捐赠款物14.7亿元,已拨付款物合计13.8亿元,仅全省慈善组织就累计处理慈善捐赠款物2.1万笔,由本省慈善组织接收捐往湖北省的款物2847万元。

  省民政厅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处处长童金玺介绍,各级民政部门从公开募捐方案审核备案、督促捐赠款物拨付、建立定期统计制度、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加强整改落实等五方面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监管。指导各级慈善组织建立规范信息公开制度和流程,依法主动准确及时全面动态公开慈善信息,保障捐赠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河南日报记者 卢松)
(编辑:张诚)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