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蓉:小小身板撑起妇女半边天

时间:2020年03月29日信息来源:锦屏县文明办 收藏此文 【字体:

 “大哥,您好,您作为偶里的主人,请爱护我们的环境卫生,这槟郎壳麻烦您捡起来丢进旁边的垃圾桶里,给孩子们做个好榜样吧。”一个小女生站在公交车边仰着头微笑着与车里的一名乘客说道。她是锦屏县偶里乡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主任王蓉蓉,负责该乡的基础教育、文体广电、电子商务、“三创一满意”工作。

  多年来,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始终坚持尽责以“情”、善思以“行”、成事以“先”、省身以“严”,用年轻基层干部的那份爱心、那份执着、那股干劲、那份激情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认可,树立了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作为一线干部,时刻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岗位,工作积极主动,兢兢业业,勤奋认真,爱岗敬业,争先创优,不畏困难,将困难作为挑战自我的机遇,不懂就问不会就学,用她的格言来说,没有不会做的只有不肯学的。

  “王主任,我们学校有一个学生还未到校报名,家长说他已经外出打工去了,我们请求政府协助开展劝返工作。”2019年3月14日,锦屏四中的杨老师在电话那头急匆匆说道。听到这个消息,她二话不说,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立即与领导汇报并召集该生所在村主任、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一同前往进行家访。先是询问家长的意向,是否存在不支持该生继续就读的想法,再详细与家长了解该生性格、有哪些爱好、比较喜欢哪位老师、与哪些同学关系密切等。她在和该生的动员聊天中,为能更快获得学生的信任,谈话中她始终保持着幽默风趣的语气,没有责怪、没有兴师问罪,全是关爱、贴心、正能量的话语,无不使人动容。但她也没有把握学生是否能听她的劝告,心里七上八下,一脸愁容。

  “领导,我儿子已经在回家的车上了,感谢你们,有空过来我家吃个饭……”接到家长的电话后,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踏实了,她笑了。就这样,在她与学校老师、各村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共劝返学生6名,实现全乡零辍学。

  非科班出生的她,本着自己对民族文化事业的热爱,积极与当地民歌爱好者交流学习,深入了解民族风情,对该乡民族文化的宣传起到了促进作用。该乡的苗族婚嫁歌已列入州级非遗名录、偶里米酒酿制技艺也已列入县级非遗名录,有民间非遗传承人5人。她协助组织并开展该乡最隆重的六月尝新歌会4届、飞山讲堂文艺展演4场、脱贫攻坚文艺巡回演出4场、杉乡好声音·新风福万家活动12场次。组织民歌队参加县内外临近地区的民歌比赛活动,均能获得前三的佳绩,偶里民歌迅速在县内外名声高涨。她十分注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利用进村入户的机会,她总要在群众家中了解或绕着房前屋后转一圈,她说“说不定会看到宝贝”。这些宝贝有的是一些锦屏文书、有的是古老的生产生活用具,在别人看来,也许有的是破铜烂铁,但她心里知道,这些都是见证了民族历史发展的“证人”和“参与者,它们就是宝贝。在2019年,上级要求乡镇收集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古老文物,计划陈列至移民安置点的乡愁馆中。她依依不舍的送出了手里仅有的6件“宝贝”。

  在开展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上,她始终是女同志中冲在最前面的一个,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她总说这是她的职责所在。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在乡内各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大比武,通过比武的形式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并引导群众开展庭院美化,在房前屋后栽花种草。近几年,在全乡领导干部群众和她积极的努力下,该乡的人居环境得到大幅度提升。

  作为一名网格员,她与群众打成一片,时常入户关心留守老人,给他们送药、送肉、打扫卫生,给留守儿童辅导功课。网格内的群众都说她是人民的好女儿,群众从当初的不理解、不支持工作转变为鼎力相助,即使在疫情期间,她也毫不退缩,进村入户开展排查工作,没有丝毫畏惧和怨言。

  在战脱贫、战疫情的斗争中,她肩负一个母亲、女儿、儿媳、妻子的多重角色,可她无法顾及,经常是几个月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一切以工作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她就是这样,热情、开朗、乐观向上,待人真诚,与人为善,有她在的地方总是充满正能量,小小的身板,却总能带给人无穷力量。不因自己是女性而懈怠,自立自强,具有新时代女性独立自主的特征,为其他女性职工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编辑:张诚)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