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传统文化 永攀艺术高峰

时间:2019年10月21日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收藏此文 【字体:

赵聪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五年来,作为一名一线的文艺工作者,回想聆听习总书记讲话时的振奋心情仍记忆犹新。五年来,作为时代的亲历者,感受整个文艺界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欣喜。

  五年间,文艺界乃至整个社会对文艺创作的关注和努力持续升温;国家的重视、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保障让广大文艺工作者感恩优越工作环境的同时备受鼓舞;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蔚然成风;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文艺晚会《千年之约》、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我们的四十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奋斗吧 中华儿女》等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

  五年硕果、触目皆是,但要系统全面梳理实非易事。在此,我仅以中央民族乐团为例,从几个侧面窥斑见豹。

  “深扎采风”见成效

  在讲话精神感召下,深入基层采风学习已成为中央民族乐团的常态化活动,几年之内,乐团艺术家们的采风足迹遍及广东、山西、陕西、贵州、福建、河北、浙江、海南、西藏、新疆等20多个省区市,搜集和学习了包括广东音乐、西安鼓乐、福建南音、冀中管乐、舟山锣鼓、绛州鼓乐、侗族大歌、苗族飞歌、东海渔歌、藏族长调在内的几十个艺术品种与民间乐种,并陆续将这些原生态乐种进行加工、整理、改编与再创作,以专场音乐会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随着采风活动的深入,乐团的艺术家们越发感受到“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他们在调查点与民间音乐家们同吃农家饭、共住简陋房,扎扎实实搜集民间素材、学习民间音乐,创作了一大批既具地方特色又具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推出了一系列诸如《泱泱国风》《国风绕梁》《丝绸之路》等广受欢迎的品牌音乐会,这些音乐会引领了市场、获得了票房,为民族音乐赢得了在商业演出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艺术成果。

  “文化帮扶”促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但要“取之于民”,还应该“用之于民”。讲话指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因此,秉承着这个根本方向,中央民族乐团积极发挥国家艺术院团导向性、代表性、示范性作用,以帮扶地方艺术院团的形式,创作了一系列推动地方民族音乐事业尤其是繁荣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发展的优秀作品,乐团通过创立品牌剧目的方式,为地方民族音乐团体搭建更广泛的创作平台,使这些基层院团得到艺术上的帮助,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五年来,乐团先后推出帮扶新疆的《丝绸之路》《伊犁之歌》、帮扶贵州的《行歌坐月》、帮扶江苏的《红妆国乐》、帮扶成都的《锦城丝管》《又见杜甫》、帮扶浙江的《海纳百川》、帮扶重庆的《大地悲歌》、帮扶广东的《国风粤韵》、帮扶甘肃的《甘声肃韵》《陇上行》、帮扶海南的《绚丽海南》等等,这些跨越式合作不但推广、普及了各地的优秀民族音乐品种,还为各地积累了一批高艺术水准的新创作品,同时让地方院团在演奏技艺上得到提升、思想理念上得到更新、机制管理上受到启发、经济效益上长足发展。

  “继承创新”摘硕果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几年来,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央民族乐团以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弘扬民族音乐的责任担当,在诸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继民族乐剧《印象国乐》之后,乐团于2015年推出民族乐剧《又见国乐》,剧目以传承为目的、创新为理念,选取12首横贯古今的经典名曲,在尊重原曲内核的基础上进行改编与再创作,通过时代的语言将“经典”转化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经典,两年时间,该剧在全国18个城市巡演70场,据不完全统计,约有12万名观众来到现场,所到之处常常一票难求,票房收入达5000余万元。2017年,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第五个年头,乐团的艺术家们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推出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这部作品改革创新、融入时代、放眼世界,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首演至今,该剧已在世界各地巡演60余场,完成创收近3000万元。

  上述梳理不免挂一漏万,但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哪一个侧面都可以折射出五年来讲话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和深刻影响。“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五年,既是时间的节点,更是扬帆的起点。此刻,习总书记的讲话声犹在耳、鼓荡在心,让我们越发感受到肩上的使命与责任,立足传统文化、勇于创新发展、感通人民之心、永攀艺术高峰,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我们任重而道远!

 

(编辑:张诚)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