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天地不解情--记杨宝江篆刻艺术及邮票收藏

时间:2017年05月13日信息来源:焦点关注网河北频道 收藏此文 【字体:

杨宝江,字清源,耀源居士,紫石斋主人。幼习书法,绘画,精于四体,尤以隶篆见长。无锡书法艺专首届函授学员,在书法学习上,曾得益于著名书法家陶然、赵士衡、戴广宁(卜丁)的教诲。80年代初,拜中国著名刀筆书法家陈复澄为师,专心于篆刻艺术,学识日进。三十多年的艺术道路上,上朔秦汉下追赵吴,在传统中吸取营养,在创新中求得发展。其作品透显着朴拙和妙趣。随着艺术日趋成熟,功力被编入《中国书画研究院成员名鉴》,授予中国书画艺术百佳称号。为中国书画研更见深厚。方寸间独具匠心,毫厘中刻画精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经过多年的努力,创作篆刻作品近万方,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展,并被海内外友人收藏。作品究院研究员,河北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侨商会艺术家联谊会副会长。
方寸天地不解情--记杨宝江篆刻艺术及邮票收藏
杨宝江先生近照
杨宝江先生的朋友王辉曾这样评价他:“奇傲中见美资,率意中出神韵”,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杨宝江先生的篆刻风格。翻阅其几十本印拓,但见印章形式活泼多样,方形、圆形、葫芦形,随形具有,观其章法,可谓刀走形随,左右逢源,有的笔势飞动,结构变化多样,布局看似平整,其实匠心独运。
 篆刻是以印章为形式来反映书法美的传统艺术,它把书法、美术、雕刻有机地结合起来,方寸之间,气象万千。杨宝江在学印过程中,上溯秦汉,下追赵吴,博采众长,将多方面的造诣融会贯通于印学之道。他除心追手摹名家篆刻技法之外,在博览古今印谱中求其融通之外。
 治印之道,首先要有金石气,即古雅之气。杨宝江从平淡无奇的石料中,刀写变化,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个性。经过多年的刀耕,作品笔法畅达、布局严谨,有的印稿篆法简洁、章法平正,有的尽显苍劲浑古,作品工致秀雅,形神兼备,充分体现了力和结构美的韵味。
方寸天地不解情--记杨宝江篆刻艺术及邮票收藏
杨宝江老师接受河北电视台专访
 我与杨宝江相识于八十年代末,那时我们驻河北省记者站在范西路32号院中央电台驻河北记者站内办公,那时的媒体互相支持关照,借两间办公室和宿舍给我们。住的地方离当时的解放路商场(现在的北国商城)对面的邮局附近。那时邮局的集邮门市外有个自发形成的邮票市场,那时市场也没人管理,亦不收摊位费。去市场摆摊的、淘票的大多是集邮爱好者,不以营利为目的,拿票(买进)、走票(卖出)都是为了能换来自己喜欢和缺少的邮票。我和爱人从事新闻行业,收入并不高,没有多少闲钱满足业余爱好。偏偏我爱人爱书、藏书,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我呢,喜欢集邮,又没多少富余的闲钱,因此就经常偷空跑到“集邮市场”,也学着拿一些票去捣腾,那时由于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而羞于让人知道自己的职业和姓氏,市场上的人都管我叫“女眼镜”。在那个年代,我认识了杨宝江,由于共同爱好而互相交流、互相关照。
 我由于喜欢集邮,在方寸之地认识了齐白石、傅抱石、黄宾虹等艺术家,久而久之对书画产生了兴趣,继而随缘收藏。杨宝江先生痴迷于篆刻我想大概也与喜欢集邮有关吧?对于这一点我未与其探讨,但我想一定有关。
 曾请杨宝江书画家马利先生刻了一对章,杨宝江因照顾情面只收取壹仟元篆刻费,马利先生甚为喜欢,现做为常用章,去年回京见到还提起杨宝江。我刚刚翻腾了半天找杨宝江送我的线装印谱,想发几页到博上。找了半天也未找到,忽的想起放在北京的家中,只好将前几天为我刻的两枚方菊菊草”发上来。博友如想更多的了解杨宝江可到百度点击他的名字看视频,上面有他更多的作品。
方寸天地不解情--记杨宝江篆刻艺术及邮票收藏

方寸天地不解情--记杨宝江篆刻艺术及邮票收藏
焦点关注网(www.315-jdgz.com)河北频道主任赵振海为杨宝江主任颁发本网公益活动的荣誉证书

现为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作品入编<<中国书画研究院成员名鉴>>并荣获金奖,授予”中国书画艺术百佳”称号
河北省海内外名人名企交流协会艺术顾问
红旗飘飘书画院理事,省书协会员
河北省文化名人书画院副院长
河北省太行印社篆刻委员会副主任
石家庄市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
方寸天地不解情--记杨宝江篆刻艺术及邮票收藏
方寸天地不解情--记杨宝江篆刻艺术及邮票收藏

 

(编辑:刘娜)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