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城”厦门当引领全国

时间:2015年03月06日信息来源:海西晨报 收藏此文 【字体:

慈善路上,有人觉得为爱就应该做“苦行僧”;有人又认为,中国公益最大问题是观念问题,公益人未必要跟“苦行僧”一般不吃不喝光奉献。

放眼全国,厦门被称为最有爱的城市。三度被评为“七星慈善城市”,就是对鹭岛最好的褒奖。那么,厦门、福建乃至全国的民间公益慈善之路,有哪些亮点?又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呢?本期海西《壹号读本》,我们邀请了中国公益泰斗、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作为“读本导师”,就中国民间公益慈善的现状及发展进行点评。

做慈善好比办企业,要用专业慈善人才引领社会的发展”

《海西晨报》记者(以下简称“记者”):作为政府前主管官员、如今专门研究中国公益领域的专家,请您介绍一下中国民间公益慈善的发展现状。

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以下简称“王振耀”):可以说,目前中国民间公益慈善的发展,已经到了非常重要的阶段。比如2014年,全国民间公益捐赠总额高达1千亿元,而10年前全国一年的捐赠额不到100亿元,现在翻了10倍多。现在全国在册民间公益机构多达4000个,而且正以一天新增一两个机构的速度在递增。行善的体量大、组织性强、发展快,已经要求民间公益要向专业化、普及化发展。特别是2014年这个大的转折点,更是让每个行业在赚钱和发展的同时,都跟公益慈善紧紧联系在一起。比如现在做个活动、做个形象宣传、做个商业广告,往往都会考虑公益慈善的因素。

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举办的emp班,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出适合这个时代发展的公益慈善领袖。emp班目前办了3期国际班、2期地方班。我们创办emp班的目的,就是要像办慈善界的“商学院”一样,培养出专业公益人才。像最初企业经济快速发展,但没有专业知识来引导,后来就出现了商学院。如今,做慈善要比办企业复杂许多,迫在眉睫需要一个高端的管理层进行有组织性的管理。今后,做慈善会成为一个行业、一个高端的服务业,领军人才的素质要求毋庸置疑会提高。做慈善好比办企业,要做大做强,便要用专业慈善人才引领社会的发展。

通过‘善经济’让社会转型,发展养老、儿童、残疾人等解决社会问题的服务业”

记者:在好多场合,您都在倡导“善经济”这个概念,请您结合中国民间公益慈善的特点,谈谈“善经济”。

王振耀:中国经济发展到这个程度,已经面临着转型的要求。从“善”的角度看,这就要求我们的经济不能单单谋求简单的发展,而是要转向社会责任。中国现在已经过了发土地财和资源财的阶段,当经济体量不断增加时,质量提升面临重大挑战。这时,就需要“善”的介入,需要我们的经济向高质量、高度责任感进行转型,这是一种创新型的经济。另外,通过“善经济”让社会转型,发展养老、儿童、残疾人等解决社会问题的服务业。比如在欧美国家转型过程中,就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

“善经济”需要现代慈善、社会服务和经济发展三者相互结合,此善财之道有6种方法:第一,学习洛克菲勒家族,创造百年基业。第二,学习比尔·盖茨,引领全球慈善风尚。第三,学习牛根生、曹德旺,进行国际化慈善布局。第四,兴办养老儿童事业,引领社会服务产业。第五,开展影响力投资,兴办社会企业。第六,兴办最有影响力的基金会与项目。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厦门应该像当年引进台资企业一样引进台湾慈善资源”

记者:您怎么看目前厦门民间公益慈善的现状?厦门的民间公益团体处于百花齐放状态,但有些领域还不太成熟,这些机构可否借鉴台湾及其他地区的一些做法?

王振耀:厦门是座“善城”!厦门在慈善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比如著名慈善家陈嘉庚先生,就捐建了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众多院校,这些都见证着厦门慈善业的影响和发展。

如今想要做好慈善,必须站稳基础性的脚跟。首先,树立一个新观念,做好社区慈善和社区活动,解决家门口的事情,解决厦门人身边出现的问题,这个比什么慈善都重要。同时,厦门的民间公益机构要注意提升组织化程度,包括行业组织和上下游的组织,用链条串联起整个工作的流动。当然,发展慈善也需要与时俱进,注意运用现代慈善的方法,善于开发大家的善心比如创新募款方法、开发项目等。

厦门在地理位置上有着特殊的天时地利人和,比如跟民间公益发达程度非常高的台湾仅有一个渡口之遥。厦门民间公益慈善在一些关键点上,可以向台湾民间慈善机构学习。像台湾的慈济,几乎就解决了台湾的垃圾问题。“有垃圾的地方就有慈济人”,慈济义工捡垃圾,从小孩、年轻人到九旬老人,他们不仅仅捡的是可以回收的那些垃圾,而是让做慈善变得更加有力量。厦门应该利用这独有的优势,像当年引进台资企业一样引进台湾慈善资源。同时,厦门也可以邀请台湾民间公益机构的代表过来指导示范。

(编辑:xiame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