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员工真的“暴富”了吗 上市后 ?

时间:2014年10月11日信息来源:成都商报 收藏此文 【字体:

 阿里巴巴登陆纽交所,一条陡峭的崛起线,刻画出开盘价从68美元向92美元暴涨的路径。市场对这家电商巨无霸的认可,也催生出不少新的猜想,比如,暴涨之后的股价,将造就多少持股员工新富豪?

    不过,阿里的造富运动恐怕没你想象的那么神。

    显然,这些都是过于理想化的计算。有媒体做了普及:原来,员工期权价值=(单股票价值-行权成本) 股份-税费。股票价值超出了预期,未来可能还有上涨空间,这是积极因素。但是,行权成本却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阿里此前曝出不少员工股私下流通,已被爆炒了数倍,行权成本也相应提高。而且股份的换算,也需要除以相应基数,势必还会缩水。最重要的,税与费存在较大弹性,美国税法规定,不满1年的持有期,税率最高达39.6%,并且,阿里对股票还有“优先回购权”,相当于又增加了一笔交易费用。

    上市之前,就有好事者算过这笔“造富效应”。一种算法是,阿里员工2.6万人,就算按照IPO预估价66~68美元算,员工股总计将达413亿美元,人均财富159万美元;另一种冷静的算法是,绝大部分股票和期权,可能为最重要的1000名员工获得,假设他们拿到了相当于50亿美元的股票,平均每人手中持股的市值也有500万美元。

    因此,阿里上市不会带来那么夸张的神话。对于员工来讲,应当保持一颗平常心;而对马云来讲,企业整体激励机制的战略设计,尤为紧迫。

    一来,身处高位的管理层,收益最丰厚,但他们也最没动力抛股、变现,去享受,因为他们早就拥有了类似的待遇,期权也在预期之中,做出改变选择的动力,更多是来自对事业的另类追求。二来,身处底层的普通员工,要么入职未久,要么股份有限,加上税费、持有年限的限制,几乎吃不到太多掉下来的馅饼。其实,冲击最大的恐怕还是中层骨干,他们职业选择的空间更大,套现用钱的动力更足。

    一个好的薪酬激励,应当给员工以合适预期,将自己的职业生涯与企业发展,相互绑定、相互砥砺。比如,在上述的公式中,加入时间的变量,使得离职时间越晚,获得的财富相应越多,以此形成对忠诚度的保护。特别是,中层员工往往上有天花板,下有再择业的机会,对其积极性的调动,更应“位子”与“票子”互动起来,让他们对自己成长的预期与对企业未来的信心糅合在一条轨道之上。个中技术,将考验马云的驭人之策。

    说到底,兴办企业,还得讲究义利之辩。对于真正有才华的中流砥柱者,“票子”意味着市场的认可,“位子”标识着自我价值的实现。两者一个都不能少。

(编辑:张诚)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