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讲堂第六期之九:儒家价值观三大特性

时间:2014年10月06日信息来源:腾讯儒学 收藏此文 【字体:

《明德讲堂》第六期之九:儒家价值观的经典例证

讲到儒家的价值观,我觉得我们必须要看到,儒家的价值观它具有三个性。

第一个性就是它具有优质性,它是一种优质的价值观。

2013年3月27号,复旦大学公布了一批早期中德外交的珍贵文献,1860年的时候普鲁士王国由团长艾琳波带领向中国派遣了一个外交使团,随团的成员中间包括许多科学家和画家,1861年普鲁斯外交使团到达了中国的第一座城市上海,留下了一份长达数万字的报告,这是报告当中的一段,我念给大家听一听:

“我们钦佩中国人的教养,一种文化能够把人数如此众多的民族凝聚在一起,并使其达到如此高的受教育的程度,达到如此高的生活水准,这个文化一定是有坚实基础的,更何况在这种文化中,武力因素又如此之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文明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保障和凝聚了这个国家及其家庭。”

这些普鲁士人第一次到中国来,他们当然不知道有儒家文化,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儒家文化熏染的结果,是儒家价值观几千年来教化的结果。

1993年在美国的芝加哥召开过一个世界宗教大会,召开这次大会是为了寻求全球伦理。他们在讨论中间提出,要寻求伦理观上的一个最低程度的共识,就不同宗教不同民族大家都有共识的一个最低的一个共识,或者叫做底线的伦理。那么在闭幕式上,发表了一份《走向全球伦理宣言》这样的一个文件。在这个文件里面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视为道德金律。这就是我们价值观的优质性,这不是我们自己自吹自擂,是别人评价我们的,这是你们的金律,道德金律是一种优质性。

说到这里我插讲一句,最近电视台上不停地出现一个公益广告,叫做“己所欲,施于人”。我不知道你们看到没有,“己所欲,施于人”他比我们的老祖宗还高明,老祖宗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说我所要的我就要施给别人,听起来好像是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金金律”,其实他恰恰就错了,这就是强加于人嘛!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反对的嘛!我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呢?我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我们对儒家的价值观了解得太不够了,我们对儒家价值观的核心的含义它的精髓根本不理解,很肤浅地认为我这么去理解,就是己所欲施于人,所以我感到非常悲哀,在中央台还每天都在播,这是一个性。

第二,儒家的价值观具有优先性,除了优质性还有优先性,或用我用一个另外的术语,用法律上的术语来说,它是一种上位的价值,它的位置在上面。

所谓优先性是相对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来说的。现在西方拼命地在宣扬他们西方的普世价值,所谓民主、自由、人权,如果我们承认西方自由、民主、人权具有普世性的话,那么我认为儒家的价值观就具有优先性的普世意义。如果我们承认你的所谓的自由、民主、人权具有普世的意义,那么我说我们儒家的价值观,就具有优先性的普世的意义。

西方的所谓价值观的鼓吹者,他们恰恰忘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类首先是人和类,然后才有民主自由。什么是人?什么是人类呢?怎么做人呢?如何成其为人呢?这才是必须首先认定的人类的普世价值。而恰恰是在这个问题上,儒家为人类提供了一整套的理论和话语系统。儒家的价值观是以人性与人文为基础的,为出发点的,所以儒家价值观同样具有普世性,而且具有优先性,就是说从排序上来说它应该是在前面,用一句法律的术语说它是上位价值,首先有人,才有民主自由。

有人问,为什么普世价值那么可怕,一定要搞出一个所谓中国的价值和世界对立起来呢?我觉得普世价值不可怕,可怕的是西方人所宣扬的所谓的普世价值背后的那些东西,那就是战争,那就是无人机杀人,就是社会动荡,就是以此划线的非我族类的格杀勿论,这难道不可怕吗?中国人难道需要这样的东西吗?我们看看今天的埃及,今天的叙利亚,我们看看今天的乌克兰,再看看今天的泰国,难道这是我们所需要的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方恰恰是把他们的所欲要强加给我们。

所以我觉得不是不要普世价值,也不是说不要民主不要自由,而是说我们不希望有不相信西方所谓自由的自由。为什么没有不相信西方自由的自由呢?为什么没有不相信西方民主的民主呢?为什么没有不相信西方人权的人权呢?我觉得这非常吊诡,西方硬是把他们的那套强加给我们,中国一百多年来一直在向西方学习,学习的结果总是老师欺负学生,直到今天他们还在激烈地遏制我们,而中国乃至世界当代的历史告诉我们,全盘照搬西方是行不通的。所谓中国价值,所谓中国道路,就是中国人只能走自己的道路,不能走西方人给我们设计的路,这条路他们能走得通中国人走不通。这是我讲的儒家价值观的第二个,它的优先性。

第三,儒家价值观它还具有历史的合理性。

我们用中国的历史为例,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中国的落后只仅仅是近一二百年的事情,试问,如果中国人的价值观——我们儒家的价值观是落后的,怎么可能中国保持了这么长时间的世界领先呢?所以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我们的价值观是有合理性的,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还是用一个洋人的话来给我们做佐证。

哈佛有一个教授叫做狄百瑞,他写一篇文章叫做《我们为什么读<论语>》。他这么说的,他说:

“《论语》至今仍然吸引众多读者,是因为它经过了千百年来深入研读和审视的历史检验,而不是因为它曾被封为圣典之一,更不是因为上一代人强加于后人的要求。《论语》对后人具有普世性,它契合人们共有的恒久不变的核心价值。”

这是一个美国学者,狄百瑞他对中国儒家价值观做的一个评论.他的评论告诉我们儒家价值观是具有历史合理性的,所以我们不能崇洋媚外,我们不能全盘西化。

林毅夫曾经说过,大家都知道林毅夫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他说发展中国家经济成功的原因不是照抄发达国家有什么,而是要看自己有什么,他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是不一样的,一切照抄发达国家的模式发展,不仅不会成功,而且还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他研究了二战以后所有那些按照华盛顿共识进行改革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是失败的。所以他说过去30年,我们中国持续发展,尽管我们这么发展了,但是人家老是说你这也不对那也不对,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是在拿他们西方的理论西方的标准来作为参照。所以我们不能用西方的和理论西方的标准来参照,我们要看清楚西方价值观它所面临的危机。

西方价值观现在面临着极大的危机,首先它面临着一个全球化的危机。全球化的时代,而西方的价值观它是一个双重的标准。另外高科技科技的高度发展,造成了生态危机、能源危机、战争危机。第三,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的提高,人们的唯利是图,人欲横流,也造成了对西方价值观的挑战。第四,对于自由民主的滥用,也造成了西方价值观的危机。我们看今天的台湾的所谓的学生运动,我们看香港所谓的“占中运动”,我们看所谓现在泰国的动乱,都是对自由民主滥用所造成的。所以今天我们一定要跳出历史的局限性,来重新审视和看待儒家的价值观。

 

(编辑:李丹)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