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发掘的“挹娄文化”

时间:2014年09月20日信息来源:双鸭山日报 收藏此文 【字体:

 这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曾一直被人们视为亘古荒原。

  今天,当我们驻足在七星河畔的挹娄王国神秘古城和七星祭坛之旁,我们的目光仿佛穿越过时光隧道,看到1800年前,伴随着中原大地人类文明阔步演进的步伐,挹娄王国和满源文化也在这里诞生了。

  据史书记载,挹娄人是汉代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直至现俄罗斯远东一带广大地区的先民,上承先秦时期的肃慎人,是后世的勿吉、女真直至满族的先祖。对于挹娄人和挹娄文化,史料记载甚少,国内外研究均处于初级阶段。

  双鸭山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最具代表性的“挹娄文化”是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在黑龙江三江平原地区发现汉魏时期遗址1400多处,其中在我市就发现遗址830处,占遗址总数的近60%。这些遗存是满族先祖挹娄人所建,有259个汉魏时期古遗址获得了国家、省和市县级文物单位的保护。滚兔岭、凤林、炮台山等古城遗址以及长胜、兴隆山等古聚落群址的考古发现,显示了汉魏时期满族祖先挹娄人已开始在双鸭山这片神奇的土地繁衍生息。根据古城址、古人聚落址分布和众多出土文物分析,双鸭山地区应为2000年左右挹娄人的生活和政治中心。据此,国内权威专家认定凤林古城、炮台山遗址是历史上最早的挹娄人国都,双鸭山市是满族起源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这也由此改写了北大荒的拓荒史和黑龙江的古代文明史。

  友谊县境内的凤林古城和宝清县境内的炮台山七星祭坛,为当时挹娄人活动区域内所发现的最大、最完备的遗址。如此规模巨大的建筑,表明了当时是动用全流域力量来修筑的。据专家认定:七星河流域汉魏遗址从功能上应分为五个管理层,按国家聚落考古的概念能分出三个管理层次,可视为国家的出现,属于复杂社会。从而可以判断:当时的七星河流域的汉魏居民已进入早期国家社会,凤林古城址应为首府所在地。

  据考证,凤林古城是目前所知汉魏时期东北三江平原乃至东北亚及周边地区发现的结构最复杂、规模最大、宫城与宫殿出现最早,且保护得很好的一个。根据宏大而复杂的城址建筑和丰富的出土文物推算,当时这里的人口已达10万之众。专家们因此认为,

  这一地区为挹娄时期的生活和政治中心,当时已有政权组织的存在,已初步具备了国家的雏形。而其第七城区应当是当地民族的京都之城。炮台山七星祭坛则是三江平原和东北亚及边地区最考究的祭坛遗址,更是我国天文考古的重大发现。这批遗址群的发现,改写了“北大荒”的文明史,填写了黑龙江地区早期历史空白,对满族的族源研究也具有里程碑意义。

  凤林古城等聚落群体的发现,不仅彻底否定了北大荒是千古处女地的说法,而且也为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浓重的一笔。这些文化遗产在国内同一时期中是仅见的,它对研究古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军事、政治、经济及生活习俗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可以说,凤林古城是三江平原早期文明古国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遗存的首要标志。至于如此庞大的古城聚落群体怎么会突然销声匿迹了呢?这些部落的居民后来又归宿何方?至今还是个谜。

  “有京都、有宫殿,有文明、有国家。‘亘古荒原第一都’凤林古城——三江平原上‘挹娄王城’孕育了中华民族在东北亚极边地区的古老文明。”“位于双鸭山地区的古城遗址聚落群体散布之广之密,保存之完整之完好,在国内实属罕见。”国家文物考古权威专家考证后论断,双鸭山地区发现的汉魏时期古城遗址和古聚落群址,是三江平原早期文明古国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遗存的首要标志。这些文化遗产在国内同一时期中是仅见的,特别是“对面城”的历史文化内涵,堪称黑龙江的“文明之光”、北大荒的“文化之舟”、中国早期文化遗址的“无价之宝”,其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级文化遗产。

  而今,“挹娄国都”虽然已淹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但博大的“挹娄文化”至今仍深深影响着满族人和双鸭山人。

( 编辑: 李昕泽 )

(编辑:刘兵)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