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照亮城市未来——石河子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略
文明无止境,“创建”不停歇。如何打造文明城市品牌,让文明成为城市的名片和灵魂,一直是石河子人不懈的追求。
2020年,是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收官之年。石河子市将继续砥砺奋进,不断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品质,进一步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提升颜值,激发城市内生动力
“我几乎每天都会和跑友在景观河边跑10公里,一边锻炼,一边欣赏沿途的风景。”石河子市民杨小萍是长跑爱好者,她口中的“景观河”是石河子市民对明珠河的亲切称呼。
明珠河从前是条引水渠,过去,由于落差大、水流急,经常发生人员落水溺亡事故,市民提起它就摇头叹息。现在,它蜕变成为生态、开放、美丽、充满生机的明珠河,改写了石河子城区没有河流带状公园的历史。每当清晨或傍晚,周末和节假日,明珠河就成了摄影爱好者的外拍场、健身爱好者的好去处、市民休闲赏景的首选地。
最近,家住石河子市43小区的李瑞发现,小区附近多了一处游玩、休憩的好去处——泽众小游园。“你看这里的人行步道和体育场的塑胶跑道一样,走着很舒服,累了也能随时坐在座椅上休息。”李瑞说。
2019年,石河子市主城区全面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结合城市综合环境和景观,将沿城市主干道的部分公园绿地与道路绿化带有机融合,逐步拆除了公园四周封闭的围墙,让路上行人可以观赏到公园内优美的园林景观,使公园景观与城市街景连成一片、融为一体。
截至目前,石河子市区共拆除围墙2811米,开放公园绿地70.12万平方米,新增绿道23公里。
治理顽疾,构建常态长效机制
近几年,石河子市不断推进智慧城市、民生工程、平安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工程的实施,加大城市“天网工程”建设,增设公共区域便民座椅、娱乐休闲设施,强化城区美化、绿化、亮化工程,集中力量治理城市顽疾,积极构建常态长效机制。
为了打响“蓝天保卫战”,石河子市主动压能降耗,2019年已经压减煤炭340万吨,同时想方设法转移淘汰落后产能,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进一步降低污染排放。结合石河子市气候特点,编制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应急减排清单,科学确定了红、橙、黄预警级别下停限产和减排措施,科学实施工业错峰生产和应急调度,加大超低排放改造和扬尘污染整治力度。
“不仅环境好了,现在到社区办事也方便多了,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缴费。”1月5日,家住石河子市7小区的市民王芳感慨道。
近年,石河子市开通了“政策直通车APP”,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时知道怎么办、找谁办、在哪办、多久能办完。环保、消防、税务、市场监管等单位优化审批方式,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服务推动发展,大力提升服务质量水平,倾力打造“干部作风最好、办事效率最高、营商环境最优”的优质标准,使多项业务的办理实现了办事人“只跑一次”的目标。
补齐短板,创建成果普惠民生
抓市容卫生“治脏”,抓生态环境“治污”,抓交通秩序“治乱”,抓公共服务“治差”。改变,实实在在发生在石河子市民身边,市民已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最大受益者。
“幸福路摊点乱摆、车辆乱停、路面泥泞不堪的现象不见了踪影,过去破损的路面被新的柏油路面所取代,斑马线、双黄线、禁停标志等各类交通标志、标线格外醒目,行人车辆各行其道,居民出行越来越方便了。”石河子市出租车司机关小强说。
完善城市道路布局,优化路网结构,打通断头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石河子市城市建设浓墨重彩的一笔。2019年,石河子市新增50辆电动公交车,新开通公交线路2条,公交线路已达36条;实施城市主干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投资11.92亿元拓宽城市主次干道41条66公里;美化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提高了道路通达性和便利性。
2019年9月,石河子市与玛纳斯县共建跨玛河大桥,打造横跨石玛两地的景观快速大道,方便市民群众便捷出行。同时,针对居住环境问题,加大了对省道115线周边区域的治理、老街棚户区改造搬迁的力度,“城中村”拆迁工作顺利推进。
“家门口的环境好了,楼房变新了,暖气也更热了。”石河子市6小区居民吴美兰说,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完善后,不仅“好看”,而且“好用”了。
城市因文明而美丽。石河子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把精神文明建设摆上了重要位置,一以贯之,常抓不懈,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石河子市焕发出天然之美、内在之美、品质之美。(李天)
上一篇:中国奢侈品消费已达二十亿美元 谁在关注奢侈品
下一篇:没有了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
谋服务同心相向 观胜
【焦点关注网www.315-jdgz.com北......
-
邢长民博士
邢长民,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博士......
-
北京疆农发商贸有限
北京疆农发商贸有限公司是一家销......
-
广东佛山新时代文明
近日,广东佛山大镇社区新时代文......
-
邵阳宝庆山庄酒店管
邵阳宝庆山庄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获......
网友评论